
質量是黨校(行政學院)安身立命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質量興則黨校興,質量強則黨校強?!薄吨袊伯a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把堅持質量立校作為辦學治校的重要原則,在教學、科研、決策咨詢、管理等方面都提出明確的質量要求。貫徹落實《條例》,要積極探索和遵循黨校(行政學院)教育規律和干部成長規律,把提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培訓質量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構筑黨校(行政學院)教學質量提升的“四梁八柱”。
凝心聚力抓好教學四要素,構筑教學質量提升的橫向連接
黨校(行政學院)辦得好不好,關鍵看教學質量高不高,看能不能按照《條例》要求,抓好四個教學關鍵要素,構建教學質量提升閉環體系。
一是堅持黨校姓黨,完善教學布局。黨校因黨而立、因黨而興、因黨而強,要始終把黨校姓黨原則立起來,核心就是在教學中心工作上姓黨,在教學布局上姓“馬”姓“共”。要把準“一個中心、四個方面”的教學布局,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心內容和首要任務,不斷完善理論基礎、黨性修養、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四個方面的課程體系,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教學布局的主線,開發系列課程,加大課時比重,確保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課時不低于總課時的70%。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采取“讀+導+讀+談+寫”五步法,幫助學員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引導學員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運用。
二是堅持從嚴治教,提升教學管理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是塑造靈魂的地方,要堅持把從嚴治黨要求和從嚴治校方針結合起來,堅持嚴以治校、嚴以治教、嚴以治學。教學管理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一環,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教學實施和運行機制,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教學,建立和完善學習考核體系、教學效果評估體系、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逐步構建起涵蓋教學計劃、教學運行、教學服務、教學督導、教學評估等關鍵環節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形成貫穿教學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鏈條教學管理機制,有效推動教學管理更好適應新時代教學培訓需要。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創新是提高辦學質量的不竭動力,也是黨校(行政學院)工作保持生機活力的必由之路。要深化用學術講政治的教學改革,發揮好樣板課、精品課、優質課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新時代黨校(行政學院)教學培訓質量變革。要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學,綜合運用講授式和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互動式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加大案例教學力度,開發和建設一批現場教學案例和教學基地,積極運用和推廣“團隊學習法”,推動黨校(行政學院)教學由傳授知識向提高素質轉變,由知識講授型向現場調研、研究問題型轉變,由單項灌輸向雙向互動轉變,全方位提高教學培訓的質量和水平。
四是堅持強基固本,夯實教學基礎建設。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是教學工作的基本建設和基礎工程,事關黨校(行政學院)的永續發展。要充分發揮黨校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科上的優勢,建設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要努力構建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基礎厚實的學科體系,制定出臺學科建設規劃,明確主要任務和行動計劃,以打造學科團隊、完善課程體系、培育精品課程、推進科研提質、加強智庫建設為重要抓手推進學科建設,實現教研咨一體化,為教學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力。要著力推進與教學相適應的教材體系建設,及時為學員配發最新出版的學習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教學用書,圍繞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編寫實用、特色教材。
夯基壘臺完善教學機制,構筑教學質量提升的縱向支撐
健全和完善各項教學機制,形成一套切實可行制度體系,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教學制度體系保證教學質量提升。
一是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強化校(院)委會對教學工作的全面領導和謀劃,堅持教學中心工作地位不動搖,把主要精力向教學培訓提質增效聚焦,形成校(院)委會全面領導、教委會督促指導、校務委員分工負責、相關部門密切協作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加強對教學相關部門的統籌協調,從制度安排、機制建設、政策支撐等多方面做好保障。將教研部領導班子建設作為推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抓住關鍵少數,完善考核機制,激發教師原動力,確保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
二是改革需求調研機制。牢固樹立按需培訓理念,注重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個人需求的有機統一,在搞好分類培訓和按需培訓上下功夫,堅決杜絕“一鍋煮”“一刀切”,把需求調研貫穿培訓前、中、后全過程,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精準培訓,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將選題設置關口前移,重大培訓項目訪談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通過調研座談開展需求調研,將學員想聽、想學的引入課堂;堅持一班一策,緊扣中心工作舉辦進修班次,開展差異化能力培訓,聘請一線領導干部授課,深化培訓效果;堅持因人施教,健全完善組織人事部門與黨校(行政學院)、學員單位之間的協調協商機制,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堅持重點班次實行點名調訓,科學設置主題,努力使干部培訓需求與培訓主題相一致。
三是創新專題生成機制??茖W合理設置講題,著眼提高領導干部的政治覺悟、政治能力和執政本領,嚴格把握講題的政治性、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要創新教學計劃生成機制。變“有什么講什么”為“需要什么講什么”,教委會要全程參與教學計劃制定,提高教學計劃的科學性。要創新教師選配機制,依據學科方向列出課程清單,組織團隊對重要講題開展集體攻關,組織骨干師資對核心課程進行開發,其他專題公開招標確定授課教師。要創新集體備課機制,實行“兩級三輪”常態化集體備課,強化與廳局委辦合作備課,拓寬備課渠道,持續提升新專題備課質量。
四是健全厚實基礎機制。夯實理論功底。通過研讀經典著作、開展經典講堂和經典課堂等,引導教師領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練就過硬本領,為教學提供豐厚的理論根基和扎實的學理支撐。打牢學術功底。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擺在最突出的位置,用好“2+4”學習機制,抓實校(院)委會集中學習、支部主題黨日學習,組織開展“2+X+1”研討式學習、“兩級三輪”集體備課、“初心講堂”、青年理論小組學習,推動學習走深走實走心,不斷提升教師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闡釋重大問題能力。增強教學功底。鼓勵教師走出去沉下去,充分發掘學員富礦,開展百場宣講、學員講堂、從政交流和課題研究,廣泛收集基層實踐經驗和創新舉措,鍛煉授課能力和技巧。厚實科研功底。根據教學需求設立科研課題,把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精品課程,構建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咨詢進決策的一體化運行機制。
五是完善協調管理機制。把建章立制貫穿到用學術講政治教學改革、“兩級三輪”集體備課、精品課大賽、樣板課打造、教學案例和教學基地打造等教學各環節各方面,實行嚴格的集體備課、教學督導、教案審核、講義審定、評價反饋、末位淘汰、評優評先等制度。搭建教研和教輔部門之間的溝通橋梁,設置教研部專職秘書,增加教學督導、校委推門聽課,定期聽取學員意見,及時掌握教學基本情況,確保教學管理和實施的無縫對接。
六是強化激勵約束機制。激勵要有力度。要切實解決教師內生動力不足、能力提升較慢等問題,用好“看不見”的激勵。要制定出臺保障措施,如在推進用學術講政治的教學改革方面開辟綠色通道、給予政策傾斜等。約束要有強度,對違反紀律的課程一票否決。要加大末位調整力度,實行差別化的末位淘汰機制,拓寬教學事故認定范圍,將教學管理和服務保障納入責任追究范圍。
七是完善教師培養機制。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按照政治合格、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適應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要求的原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四個力度”上發力。一要加大“育”的力度。按照骨干教師重點培訓、后備教師強化培訓、青年教師梯次培訓原則,全面落實“名師培養工程”,深入實施“骨干教師提升工程”,有效推動“青年教師攀登工程”,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逐步形成全鏈條、階梯式的師資培養模式。二要加大“研”的力度。組織教師參加學術研討交流活動,促使教師站在理論前沿,厚實理論深度,提升用學術講政治的能力和水平。三要加大“練”的力度。注重用好精品課大賽和樣板課打造等平臺,把課程打磨和教師練兵放在首位,以能力提升為首要目標,科學合理設置比賽環節。四要加大“請”的力度。加強兼職師資隊伍建設,確保領導干部上講臺課時占比超過20%,努力形成更加開放、更具活力、更有實效的新時代黨校(行政學院)兼職師資體系。
八是優化教學評價機制。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完善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建立涵蓋培訓前、中、后期的全過程、全覆蓋考評體系,以教學質量為導向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要優化課程考評體系,改革評價指標,加大理論闡述和學理支撐權重,將講義質量納入考評指標,將評估結果與教師年度考核相掛鉤,體現教學評估導向作用。要優化學習效果考核機制,依據班次學制和類型不同,實施差別化全鏈條考核,將學習考核貫穿教學培訓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