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圖書和文化館作為校(院)教研體系的重要單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領悟中央精神,強化政治機關政治學校意識,落實黨校姓黨原則,做好校(院)教學的“大后方”、科研的“大本營”、智庫建設的“大參謀”、主業主課的“奠基石”,為實現“四個建成”目標盤活圖書和文化資源、提供優質服務。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努力提供優質服務
強化政治機關、政治學校意識的關鍵是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維護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力和領導力。具體到圖書和文化館,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適應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科學技術新趨勢,把握國家“兩新一重”發展戰略的重要契機,建設成為校(院)的精神家園、知識殿堂、歷史寶庫、文化高地,為實現校(院)“四個建成”奮斗目標服務,為推進黨的理論創新與傳播服務。
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講政治,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認真學習、研究、闡釋和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把握這一偉大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牢牢把握校(院)的政治屬性,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搞好兩個建設。在圖書和文化館事業和圖書和文化館隊伍的建設上,始終堅持黨校姓黨、黨校人姓黨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一方面,打造聯結人與人、人與圖書、人與知識、人與信息的數字學習空間,建設“馬”字號“黨”字號資源完備、智庫建設保障有力、文化交流成效卓著的圖書和文化館,為全體教職工和學員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把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學習成長尤其是青年人的學習成長作為圖書和文化館工作的關鍵支撐,對青年館員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業務培訓,在培養上下功夫、在使用上求突破、在管理上強措施,積極為優秀青年脫穎而出搭建平臺。
走好踐行“兩個維護”第一方陣。當好理論學習“第一名”,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真理力量、道義力量、人格力量、創新力量,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講好理論實踐“第一課”,始終樹牢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努力服務主業主課。抓好貫徹落實“第一棒”,緊抓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校(院)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實,把“一打綱領”變成落到圖書和文化館服務管理、業務實踐、館員隊伍建設中的“一步行動”。
切實增強政治機關政治學校意識
校(院)的第一屬性是政治屬性,做好校(院)工作的第一要求是講政治。強化政治引領,就是要把黨的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講政治的要求貫穿圖書和文化館黨的建設全過程。
筑牢“用學術講政治”智慧平臺?!坝脤W術講政治”需要豐厚的營養田,也需要強大的能量場。要系統地搜集和整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等文獻資料,尤其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重要文獻,發揮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瞭望塔”“藏書閣”和“研究室”作用。要建設彰顯“馬”字號“黨”字號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文獻資源體系,以數字化、特色化為導向加強資源建設,加強館藏文獻開發與整理,不斷夯實資源保障能力。要緊密圍繞教學、科研、智庫建設,將信息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上升到學術研究和決策咨詢層面,與校(院)發展協調推進。要充分發揮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優勢,整合資源,以用促建、邊建邊享,形成資源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平臺。
建好“黨性教育”第二課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因黨而立、因黨而興、因黨而強。黨性教育是校(院)文化活動的核心內容,也是圖書和文化館文化展演活動永恒的生命線。要助力校(院)文化建設,創新文化傳播方式,開展形式多樣、具有黨校(行政學院)特色、突出黨性教育主題的文化活動,用文化滋養黨性,以博采眾長的藝術形式開展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盡職盡責干工作的教育、道德情操的教育、拒腐防變的教育。同時,還要打造閱讀推廣品牌,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引導崇學尚讀,讓反映政治機關、政治學校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資源活起來、傳出去、亮出彩。
在服務“四個建成”目標上布局謀篇
切實結合圖書和文化館職責定位,遵循干部成長規律與黨校教育規律,順應新形勢、新任務與新需求,著眼于更好地提供系統、權威、高效、便捷的信息資源與數據服務,以“凝聚資源優勢、善用技術手段、創新服務手段、加強協作共享”為工作重點,建立適應讀者研究習慣與閱讀需求的服務體系,更好服務于黨校教學、科研與智庫建設。
加強基礎保障建設。積極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以云建設為基礎,打造智能支撐平臺,建設智慧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提升資源建設能力和平臺保障能力,將數字圖書館建成知名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與傳播基地、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傳播信息資源高地、國內領先的新型高端智庫研究信息情報中心、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的文化交流共享平臺。同時,我們積極適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現實需要,通過智能標簽管理系統、智能盤點系統、智能機器人、智能借閱終端等,實現用戶自助服務,提升業務自動化水平。持續推動空間改造升級,創設舒適空間,改善閱讀環境,明確功能分區,建成集閱讀、學習、研討、體驗、互動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場所。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圖書和文化館館長 于軍】